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发布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广州涂鸦城市文化墙

[日期:2011-07-24] 来源:  作者: [字体: ]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城市公共文化和艺术的建设已成为发展现代化城市、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一条路径。但今年春节他再次去小镇时,画廊还保持着两年前的完好,这使他十分惊讶与感佩。城市是人的物质寓所,城市也是人的精神家园。研究城市一方面要研究它的物质形态,另一方面又要研究它的意识形态。


    围墙美化已上升为“围墙文化”现象。驻足街头,一幅幅内容不一、风格独具的墙画,活灵活现地传递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品质。城市因景墙而异彩纷呈,文化因景墙而可感可触。对于墙绘艺术来说,城市文化墙既是现代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又是彰显城市个性,宣传城市形象的新兴传播载体。文化景墙摒弃无章的涂鸦和粗陋的文字,代之以融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于一体的专业设计。


    在西方,城市文化墙具有悠久的历史。西方的文化墙起源于街头涂鸦涂鸦又源起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住在美国华盛顿的一个送货小伙德米特里,以一种最简单的书写表达自己的心思。他随处涂写自己的绰号“Taki183”。这个当时颇具创新的举动不仅使德米特里登上了《纽约时报》新闻榜,也使涂鸦(Graffitti)这个来自希腊文“书写”和意大利文“刮痕”的俚语,成为一个艺术界的专用名词。时至今日,涂鸦文化已经散布到世界各地,在欧美的许多地方,在纽约、伦敦、巴黎、柏林、哥本哈根等大中城市,涂鸦慢慢被人们接受并逐渐成为一门新兴艺术。


    而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先期的壁画在一定意义上承担了文化墙的审美意趣和价值导向。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涂鸦文化随改革开放大潮悄然进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形成众多“涂鸦圈”和“涂鸦墙”,仅上海一地就有涂鸦爱好者上千人。


    作为街头文化的一部分,涂鸦不乏有倡导时代旋律、弘扬社会精神的优秀作品,但也有大量纷呈杂乱的“信息垃圾”,这部分涂鸦乃至成了老百姓眼中的“牛皮癣”,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而且不利于建设精神文明与和谐环境。 在许多人的记忆中,白墙上题诗作画,风景点刻字留念,这种附庸风雅的行为着实让城市管理者头痛不已而后来的文化墙更具有中西合璧的形式美。于是,取代随意涂鸦的城市文化墙便应运而生。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文化墙的兴起,应该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一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开始有了一些优秀的文化墙作品,特别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文化墙在许多大中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文化墙在担当审美价值和导向意义的同时,也对城市的装饰和美化起着积极的作用,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丰富着城市居民的精神空间。
 
    “美化城市、传播文明、宣传政策、弘扬公益”,现代城市文化墙四大功能作了十六字的简要概括。


    某城市社区街上,70多岁的张大爷认真地抄写着《三字经》,有一家人在《陋室铭》、象棋盘前合影。刻有传统文化经典的墙边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过路的居99民不时驻足默念墙上朗朗上口的启蒙经典,感受着别样的社区人文氛围。


    《三字经》的制作者是谁?社区哪些街头还有类似的文化墙?虽然社区发展得很快,但居民的文明程度有待提高,传统文化就成了不可替代的作品。”负责该工程的董先生认为,可以在社区的公共场所组建“历史文化墙”,将名人、故居及传统文化的精华,以石雕的展示形式为主,同时结合部分实物(如历史牌坊等),浓缩于文化墙中。董先生建议由有关部门牵头,与开发商共同负责,集中艺术家和建筑师的智慧,组建文化墙。有了文化墙,可以昭示历史,也可以流传后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董先生介绍,《三字经》文化墙的南面还有《陋室铭》,看起来更漂亮些。“因为我们把象棋这种传统文化也设计在墙上了,旁边遗留的废弃门做成了老房子门,还刻了一副对联。”


    董先生说,制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打破以往纯视觉感受,提升品位,“但方式也是多样的,比如在社区街口古井上,铸加了一个亭盖,还有一个‘福’字;以后还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抽象的园林小品。”


    在董先生指点下,笔者沿着《三字经》白墙走了300米,发现了一道同样精致的木板装饰墙。除了有欧阳修的《蝶恋花》及《雨中花》,还有人们更熟悉的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


    不同的是,这段白墙内容更丰富,标有楚、汉、将、帅、兵、卒、炮的象棋盘,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接孙子放学回家的孙大爷,现场给孙子教起了象棋走法。“希望这种文化墙能够再多一些,能在街头学到知识。”


    继续寻找,你就会发现这个社区在近阶段拆违现绿后,真的漂亮了起来。在连接二条社区干道的白墙上,刻的是辛弃疾的词《青玉案》,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把人们带回了一种特别的意境。


    经过拆违现绿,以往排排卷帘门的商铺现在变成一道道围墙,社区绿化部门的装扮,让这些围墙成了社区形象的窗口,文化墙究竟该如何打扮?走访之后,笔者发现,绝大多数文化还是以绘画为主,山水风景、民族人物居多,也向居民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文明道德故事。“文明嘉善多可爱,有你参与更精彩”,“一草一木聚真情,一举一动显文明”,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墙画,就是一个个文明创建宣传口号。居民驻足彩画前,更能感知创建文明示范城市的脚步和行动。


    但新年前夕,走在社区主要道路上,一些细心的居民会发现原来文化墙上又被画上了许多精彩的内容,本地老话、历史、名人名言,让大家从细微之处感受社区的美丽和品位。一幅幅反映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人物典故的墙景墙画,生动反映了城市的特色与品位。走在街头小巷,展示在面前的墙绘墙画,有体现历史的,宣传政策的,弘扬公益的,形形色色,其表现手法也日益丰富多彩,有手绘、喷绘、雕版、漫画、版画等多种工艺门类。   


    张老伯每天要接送外孙去上学,前两天,他发现社区路边墙壁上画上了许多精彩生动的本地老话,都还带有教育意义的。每天路过这里的时候,张老伯和外孙都要念一遍墙上的内容,现在外孙已经学会许多本地老话了。


    那这些新作品是谁画上去的呢?笔者问了问才知道,这是该社区为了扮靓社区道路的“脸面”,提升社区环境品质,特意把本地的文化、历史、精神“搬”上了墙面。这一做法立马得到了居民们的支持。

 

    文化墙”也遭到人为破坏


    一些热心人给笔者打来电话,反映一条画廊建成不到半年来,总共29幅画面已有近20幅被不同程度损毁。“文化景观是城市的综合素质体现,绝大多数市民都希望居住环境变好,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搞破坏?”


    笔者昨天来到这处文化墙前。一位居民介绍,2006年底,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街道一举拆除了这里以前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而建的90多间门面房。不料交通畅通后,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附近小区的私家车主把这里变成了停车场,不仅使居民出行不便,还带来噪音污染。2007年秋天,街道再次投入近四十万元把这里建成集景观和休闲于一体的社区画廊一条街。这些做法不仅较好地改善了地区的交通状况,还提升了地区的文化氛围,周围居民都拍手称赞。可在随后的几个月里,20多幅漫画竟然被人用刀片划破,居民们都为此感到惋惜,也十分愤慨。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文化墙遭破坏的现象并非一处两处,除了自然风雨的侵蚀、主管部门的跟踪管理不力,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少数市民文化和公益设施的保护意识还太差。一位居民在给笔者的电话中说,2006年他去卫星城市的小镇,在当地居民小区看到极具文化特色的科普画廊,当时挺担心没有专人看管,会不会被损坏。这种艺术化空间的营造将直接影响城市的人文体系建构,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他心情沉重地说:一个小城镇的居民尚且懂得珍惜爱护身边的环境,为什么作为大都市的市民却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呢?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墙面立体画 墙画油画 壁画涂鸦形象墙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