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壁画小常识
2011-07-14 09:56:28

壁画制作者多为官府画师和民间画工,除少数留存姓名外,俱已湮没无闻。魏晋至唐代,也有不少名画家参预壁画绘制。民间画工在长期创作实践中,总结制作方法和经验,形成口诀和粉本,师徒代传。壁画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继续发展,并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 
    道教寺观壁画自汉代以来一直随着道教的兴衰而起伏变化不定,元代的道教壁画风格承袭吴道子、武宗元一路的风格,并有所发展和推广。除了民间画工的描绘,文 人士大夫也偶有创作,据说赵孟頫就在柜安天圣寺壁上画过竹子和山水,与宗教内容无关,王蒙、王冕这样的大画家也都在寺院中画过壁画。著名的永乐宫位于山西 省芮城永乐镇,民间传说的八仙之一吕洞宾就生于此地。吕洞宾死后,唐代在其住宅基础上建“吕公祠”,后被火毁,元代至元年间重新修建。殿内壁画尺度高大, 人物众多(286个),各路神仙,造型生动,艺术上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吕祖殿里的道教故事壁画,则是现实生活状态的反映,以连环组画的形式把单独的情节 联系为一体。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绘有《朝元图》,8个主像周围各配有各种神仙,仙曹、玉女、使者、力士等分三、四排构成气势磅礴的行列。每个人物都刻 画严谨,具有个性特征,衣饰服装一丝不苟,艺术感染力强烈。西壁绘有“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两旁的十太乙与雷部诸神,文武有别,表情各异,性情独 特。主像庄严、玉女秀雅、武士威猛,各得其神。人物众多的行列之间,用转身对语、左顾右盼、倾身交流等手段,使人物有所关联,成为一个整体。据专家考证, 这组壁画的勾线使用了某种特殊的笔,有的线线长达数米,匀称坚挺,非常人用普通毛笔所能完成。设色平面化处理,有的局部如璎珞、图案等细节采用沥粉的方 法,使之更显复杂、精制,这种技法产生于唐代,宋人有所发展。三清殿的整铺壁画是文献上所说的六天帝、二帝后率领众仙朝元的内容,反映了道教神之的完整体 系,人物造型动静相参,在变化中求统一。以世健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虚构的神仙,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物画优秀特征。纯阳殿俗称吕祖殿,在东、西、北壁上 画有“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描绘吕洞宾从咸阳降生其一直到他赴考、的道、离家、超度凡人等等,以连环画的形式贯穿了五十二个画面。故事内容为民间长期 流传,情节生动,有深刻的含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道德观念。壁画高3.5 米,面积有203平方米。画中的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一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之外,画中还有宫廷、庙宇、茶馆、酒楼、田野、山川及各种植物等等这对研究元代社会 情况有很大帮助。
    元代的社会分工,与前代相比,有较大变化,壁画家队伍完全属于 工匠的行列,不再被列入史传之中。文人画家除了个别情况以外,也不会介入壁画界。但由于道教本身的发展,促使艺术领域普遍出现优秀的道教题材作品,戏曲、 绘画、雕塑等方面的艺术家和作品突破了时代的局限,取得卓越的成就。从甘肃、山西等地唐、宋以来佛道壁画的发展,可以看出清晰的发展脉络,到元代达到了象 永乐宫壁画这样的又一个高峰。它既保存了前代的优秀传统,又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时代风格特征。永乐宫壁画在一个方面丰富了中国壁画创作的积累 和创作经验,也影响了后世宗教壁画的创作。我们从明清寺观壁画和水陆道场壁画中都可以看到永乐宫壁画的影子。永乐宫壁画是仅存的道教壁画的完整体系,是中 国壁画的珍贵宝藏,对我们学习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壁画之明代以后,文献典籍当中几乎见表到记载壁画的痕迹, 好在明代的壁画创作较多,而且得以保存的也较多。较为著名的有以下几处:北京法海寺壁画位于北京西郊翠微山麓,建于明代正统四年(1439)。现存大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广州听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广州墙绘|广州地面立体画|广州3d立体画|广州手绘墙|广州涂鸦|广州壁画|广州隐形画|广州油画|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